家里有男寶寶的爸爸媽媽們,心里大多都有這樣一個疑惑,我家孩子會是包莖嗎?包莖是怎樣的?是包莖的話怎么辦啊?聽說國外的孩子一出生就做切包皮手術了?
一種是包皮過長,指勃起狀態下包皮仍覆蓋住整個龜頭或者部分龜頭,但是用手輕輕可以翻起至露出龜頭,而包莖是指在勃起狀態下包皮口過小導致不能上翻至外露出龜頭,孩子小便的時候會在前端鼓起一個小包,細心的爸爸媽媽們就發現幾乎所有小男孩生下來時都是包莖的,絕大部分包莖是生理狀態,不是疾病,而且是會隨著孩子的長大而逐漸消失的生理狀態。國外的一些孩子一出生就做包皮環切手術,例如穆斯林和猶太人主要是出于宗教教義。割,是信仰問題。而美國人割包皮,是始于醫學教條,認為這樣做能預防包莖、性傳播疾病和癌癥。
關于翻洗孩子的包皮,美國兒科學會和加拿大兒科醫生協會的意見是不要強制去翻洗,因為不正確的手法會引起疼痛、撕裂、出血,甚至引起包皮嵌頓、疤痕粘連、疤痕包莖,反而需要手術了。在包皮能翻起來之前,平時可以用清水清洗即可。
歐洲的指南認為2歲后可以做包皮環切手術,而國內醫生習慣不一樣,大都喜歡在5歲以后做。但如果沒有什么不舒服,包莖的孩子完全可以等待自行分開。尼爾森兒科學的建議是,如果尿尿的時候鼓包或過了10歲用激素治療也沒效,則建議切。
但是也有一些情況是需要及時干預的,例如發生了炎癥,反復的包皮炎、包皮垢造成異味、泌尿系統感染、就建議去做包皮環切手術。
在考慮要不要為孩子切包皮的爸爸媽媽們,建議多觀察孩子的情況,多咨詢泌尿外科的醫生哦。